20120714-101834.jpg

摘自2008年4月cheers雜誌

出身貧困、高工畢業的安藤忠雄;他自學建築,54歲榮獲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肯定;他的奮鬥歷程,就是一條追尋夢想之路。

「在日本的菁英教育社會裡,我是個走不同路的人,」3月時在日本,安藤忠雄向從台灣來的196位建築愛好者演講時說。

從興趣中找到夢想

在日本這個學歷至上的國家,大多數人直到上大學,才有機會摸索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尋找可能的夢想。

但是,安藤忠雄不然。

1941年,安藤忠雄在大阪出生,從小由外公外婆養大。後來,外公過世,安藤忠雄與外婆必須獨立生活。因此,當外婆開了雜貨店,他就幫忙顧店。每當鄰家的木匠帶著設計圖出入,不僅會跟他玩,也會教他削木頭。懵懂之間,安藤忠雄覺得很喜歡用木頭做東西的感覺。

13歲時,安藤忠雄與鄰家的木匠合作增建家裡的二樓。當他在幽暗的長屋開了一個天窗,第一次,他體驗到自然光線的魅力,小小心靈中,愛上建築。

隔年,當鄰家有個失怙少年需要地方住,安藤忠雄自己設計施工,為少年蓋了一個7坪大的加蓋小屋。第一次,他興起自己的夢想:從事建築業。

發現夢想並不容易;但是,該如何去做,努力實現夢想,卻是大的挑戰。

國中畢業後,安藤忠雄遇到第一個夢想的阻礙。當他決定進木工工廠工作時,卻慘遭家人反對。

於 是,他轉念高工機械科,從此走上自學之路。課餘,他勤跑學校的設計教室,閒暇時就搭電車到京都、奈良等地,親身參觀日本傳統建築,從中了解何謂建築。後 來,他聽說打拳擊可以拿工作簽證出國比賽;為了出國看建築,他只花了兩個多月練習就拿到職業拳擊賽執照,如願的,隻身到曼谷比賽。

孤獨一人,也要讓夢想開花

高工畢業了,安藤忠雄渴望進大學念建築。這一次,雖然家人並未反對,但在龐大的經濟壓力下,他必須放棄念大學建築系的正規管道。

他清楚地知道夢想只有一個,但是,邁向夢想的道路卻有很多途徑。

「所以,我決定,好!我一個人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因此,一個人走上這條孤獨的道路。」安藤忠雄在演講中比喻,「康莊大道上綻放許多花朵,但是,我一個人卻走著這條大家都看不見的路;於是,我對自己說,我要讓這條路也能開花結果。」

於是,他透過工作與讀書,繼續自學建築。

他 先到室內設計公司擔任助手、後來協助大阪市立大學教授進行商店街調查與開發;不工作時,他就讀書。有一次,他在一個舊書攤看到《柯布(柯比意,Le Corbusier)作品全集》時,心中震撼不已,於是,他每天都到舊書攤報到,甚至央求書店老闆暫先保存該書,等他存夠錢,就會把書買下。「再怎麼沒錢 吃飯,我都要讀書,」他說。

後來,他終於買了書,隨後天天研究柯布的設計圖。有一整年,他甚至一早讀書直到凌晨3點鐘,就這樣,將建築系教科書研讀完畢。

「一個人要成功有兩個條件:意志力和熱情,」安藤忠雄說。

旅行,成就了建築家

刻苦自學只是實現夢想的初體驗,後面還有不屈不撓的奮鬥歷程。

24歲時,日本開放出國觀光的第二年,安藤忠雄就是無法壓抑想用敏銳的五官與身體來感受空間的好奇心。於是,他存了微薄的旅費,從搭貨輪開始,踏上一個人對建築的摸索之路。經西伯利亞鐵路到莫斯科,然後從北歐進入中歐、南歐、直到印度。

當他目睹廣大的海平面,與在西伯利亞鐵路上連續5天看著窗外一望無際的濕地草原,他比建築系學生更直接體驗何謂「水平」;當他在希臘仰望巴特農神殿時,他親身體會何謂「垂直」。

透過旅行,全世界的建築鉅作都跳出教科書,成為他的老師。

回日本之後,他勇奪一項大阪城公園設施設計的競圖,似乎,旅行,已隱隱造就了一位建築家。

隔年,他再度以旅行摸索建築。回國之後,他毅然開設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決心以建築為本業,養活自己與家人。

沒想到,他周遭的人都說:「你沒受過正規的教育,怎麼能成為一個建築家?」

在日本菁英主義的環境下,這些質疑的確為真;但是,安藤忠雄追尋建築夢的熱情與意志力卻更為深刻。

有一就會有十

他深信一句日本諺語:「只要有一,就會有十」。

開業初期幾乎毫無案子上門,於是,任何親友介紹的案子,儘管再微不足道,他都懷著感恩之心去做。

沒有案子的時候,他讀書,或是到戶外空地設身處地思考,如果是他自己的案子,他會怎麼做。藉此鍛鍊思考能力。

他鍥而不捨,就是不放棄。

他曾向大阪市政府提案,希望把屋頂全部綠化。結果,市政府毫不理睬。但是,他仍不斷加入新的創意,持續提案3、4次,最後,大阪市政府很困擾,甚至威脅他:「安藤先生,你以後再帶這種提案來,我們要逮捕你喔!」

為了將想法實踐,他的提案儘管屢戰屢敗,他就是從不放棄。

後來,對環境、綠能也很關注的京瓷公司(Kyocera)看到他的提案,覺得很有趣,終於加以採用。

這個成功讓安藤忠雄更堅信,「如果沒有發聲,就不會有任何機會……如果你有一個想法,你必須要一直說,一直說。因為,菁英分子不容易被說服。」

得獎後,仍不斷參與國際競圖

35 歲,安藤忠雄在大阪近郊設計「住吉的長屋」。狹窄的房屋中間有著天窗與自有的庭院,創新的設計,讓安藤忠雄終於在日本建築業界嶄露頭角。接著,安藤忠雄慢 慢接下比較有規模的案子,也開始在海外成名,41歲,法國就首度為他出版作品集;5年後,連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與哈佛大學,都相繼邀請他擔任建築 系客座教授。

隨後,「光之教會」、「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與西班牙萬國博覽會日本館等名作,陸續在國際上聲名大噪。那幾年,他也受邀在美國紐約當代藝術館,與法國龐畢度中心舉行個展。

1995年,安藤忠雄才54歲,終於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的肯定:普立茲克獎。

然而,他的夢想之路,卻不因為受獎等身而特別順遂。

兩年後,東京大學邀請他擔任建築系教授,日本社會拿他高工畢業的學歷做文章,成為當時話題。儘管如此,他依然贏得日本社會的敬重、全球各界最廣大的崇拜族群,與絡繹不絕的工作合約。

然而,他不因委託案多而自滿;他渴望進步,渴望對話,於是,他數度參與國際競圖。

「在這條建築路上,我常常一個人不安的摸索著,」他把每一次筋疲力竭的競圖當作磨練思考、激發潛力、跟國際知名建築師觀摩交流的拳擊場。終於,2001年10月底,他陸續贏得法國等地的重要國際競圖,記者問他:「如果不是做建築家,你會做什麼呢?」

他回答:「如果我不做建築家,我的人生就很失敗,沒什麼好說的。」

現在,67歲的安藤忠雄,儘管早已晉升國際大師,仍然秉持著熱情與意志力,追尋著他的建築夢。

不同的是,與40多年前相比,當初那條沒人看見的孤獨路,現在,已經綻放出滿徑的繽紛花朵。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本福寺是真言宗的一個分院,原本老舊、破落,連臨近居民也不太常接近。1989年,本福寺的壇家代表打算回饋宗門,延請安藤忠雄重新修建寺院。

安藤忠雄希望突破既有的佛教建築傳統窠臼,創造一個感性的,活用現代技術的寺廟。

他說,「印度神話中,開天闢地以來,最先出現的是水,隨之是蓮花。而在佛教中,蓮花象徵開悟的釋迦牟尼佛。我曾在印度看過一整面被蓮花覆蓋的池塘,當下,我彷彿看見了極樂淨土的泉源。因此,我在思考,是否能在蓮花池下蓋一座御堂,包容諸佛與眾生。」

結果,他的提案遭到本福寺僧侶與信徒反對。

沒想到,安藤忠雄的說法,打動一位高齡90幾歲的真高僧。他向安藤忠雄說:「回到佛教的原點,進入蓮花的中心,這是很棒的構想,請你一定要實現。」得到高僧支持,水御堂從設計到完工只花了1年10個月。

水 御堂的特色有三:1.幾道清水混凝土高牆作為繞行路線,阻絕參訪者的干擾。2.長40公尺,寬30公尺的橢圓形蓮花池作為御堂屋頂,一反傳統大屋頂的佛教 建築陳規。3.在御堂西方開窗引入自然光,四周表面漆上朱漆,夕陽西下時,自然光線從佛像背後穿出,紅色光暈染紅御堂,彷彿成為包容諸佛與眾生的殿堂。

淡路夢舞台

21萬3,930平方公尺(約4座台北市中山足球場大)的基地,原是大自然禮讚的山頭。1980年代,日本政府為了填海造陸,興建關西國際機場,淡路島因地近機場預定地,成為大型的採砂場,相當於東京巨蛋500倍的土,就此挖空。

1993年,安藤忠雄看見這個黑土一片、花草不生的基地時,心中非常難過。他說服兵庫縣政府買下這塊地,興 建國立公園、溫室、國際會議中心與飯店,想要這塊土地恢復原有的綠意。興建前5年,安藤忠雄向加拿大學習綠化做法,向伊朗沙漠學習雨水循環灌溉設計,植下 300萬棵樹,等到樹木成長,才開始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阪神.淡路大震災的斷層線切過,設計圖被迫修改。為了紀念震災死傷者,在斷層線上興建了名為「百段苑」的100個紀念花壇。

淡路夢舞台最為知名的安藤作品,還有將天花板割畫十字的,讓自然光線凸顯十字架的「海之教會」,與由100萬片扇貝貝殼鋪成的「貝之濱」。

1999年年底,淡路夢舞台完工,受難的土地湧出生生不息的流水、滿山遍野茂密著綠意與紅色鬱金香;安藤忠雄恍如雕塑的幾何形建築群林立。

2000年,花卉博覽會在夢舞台舉辦,湧入700萬人,謙卑地表達對天、地與受難者的敬意。

◆設計理念

˙受到盧斯(A. Loos)、萊特(F. L. Wright)、柯布(Le Corbusier)、密斯(Mies)的作品,啟發他對簡單形式,

特別是幾 何形體的喜好。安藤反對裝飾及虛偽,他希望以簡單的幾何形來表達日本人的生活精神。

˙對於現代機能主義進行批判 反機能主義 認為這種舒適建築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聯繫。安藤認為真正後現代文化

不應存在於消極、享樂,以過度的服務來滿足消費文化的需要,而是應包含在禁欲主義的”道”中。

˙安藤相信構成建築必須具備三要素:

1、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實料;這真材實料可以是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頭等物質。

2、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這種形式為建築提供基礎和框架,使建築展現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個主觀設想的

物體,也常常是一個三度空間結構的物體。當幾何圖形在建築中運用時,建築形體在整個自然中的地位就可

很清楚的跳脫界定,自然和幾何產生互動。幾何形體構成了整體的框架,也成為周圍環境景色的屏幕,人們

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達有密切的聯繫。借由光的影子閱讀出空間疏密的分

佈層次。經過這樣處理,自然與建築既對立又並存。

3、「自然」:在這兒所指的自然並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過的一種無序的自然或從自然中概括而來的

有序的自然。

◆設計風格

˙極簡主義(Minimalism)-簡約就是豐富。

緣起於60年代紐約的一項藝術活動,重點在於強調理性、直線、幾何、對比等形式。

˙由幾個幾何型拼湊合而,但卻能讓人產生禪意的聯想。

˙以前因為參觀了廣島和平紀念館而愛上清水混泥土。這也成了他的獨特風格,除了早期的一些作品之外,其他全

部都是以清水混凝土來表現的作品。

˙現代的建築、空間都強調動線順暢,但因反對現代的機能主義,所以就會故意用動線迴游的方式。

˙安藤的作品有個特色,就是「找不到門,卻處處是入口」。牆是第一個看到的建築元素,順著牆走會找到坡

或階,入口隨即顯現。

◆作品

˙住吉街屋(日本‧大阪 / 1976)
˙岩佐邸(日本‧蘆屋 / 1982~1990)
˙POKKO集合住宅(日本‧肥後縣 / 1983)
˙RAIKA總部辦公大廈(日本‧大阪 / 1986~1990)
˙夏川紀念會館(日本‧滋賀縣 / 1987~1989)
˙兵庫縣立兒童博物館(日本‧兵庫縣 / 1987~1989)
˙伊東邸(日本‧東京 / 1988~1990)
˙姬路文學館(日本‧兵庫縣 / 1988~1990)
˙直島現代美術館(日本‧岡山縣 / 1988~1992)
˙Collezione商業中心大廈(日本‧東京 / 1989)
˙宮下邸(日本‧神戶 / 1989~1992)
˙1992萬國博覽會日本館(西班牙‧塞維雅 / 1989~1992)
˙熊本縣立裝飾古墳館(日本‧熊本 / 1989~1992)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水上佛寺)(日本‧兵庫縣 / 1990~1991)
˙姬路市立青少年之家(日本‧兵庫縣 / 1990~1992)
˙李邸(日本‧千葉 / 1991~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