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不存在,但又存在
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当代建筑界三杰的黑川纪章,以“共生”的设计理念闻名于世。和磯崎新、安藤忠雄並稱日本當代建築界三傑的黑川紀章,以“共生”的設計理念聞名於世。 黑川的主要作品遍布日本和欧美,代表作有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广岛现代美术馆、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新馆等。黑川的主要作品遍布日本和歐美,代表作有東京瓦科爾曲町大樓、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廣島現代美術館、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新館等。
已经在南京动工的艺兰斋美术馆是黑川纪章的第27座美术馆。已經在南京動工的藝蘭齋美術館是黑川紀章的第27座美術館。 这是一座以收藏明清字画为主的私立美术馆,所藏“扬州八怪”作品达250多件。這是一座以收藏明清字畫為主的私立美術館,所藏“揚州八怪”作品達250多件。 美术馆位于南京地铁站1号线终点站出口处,总建筑面积20800多平方米,建成后将是国内最大的现代化美术馆。美術館位於南京地鐵站1號線終點站出口處,總建築面積20800多平方米,建成後將是國內最大的現代化美術館。 与艺兰斋美术馆在2005年同时完工的日本东京国家美术馆也是出自黑川纪章之手,但黑川显然更钟爱自己在中国设计的这座美术馆。與藝蘭齋美術館在2005年同時完工的日本東京國家美術館也是出自黑川紀章之手,但黑川顯然更鍾愛自己在中國設計的這座美術館。 他说:“在艺兰斋美术馆中,不仅有创作的工房,还拥有自己的研究室,研究室的设计在世界来讲也是尖端先进的。我希望明年在意大利举办的世界美术馆博览会上把艺兰斋美术馆推荐上去。”他說:“在藝蘭齋美術館中,不僅有創作的工房,還擁有自己的研究室,研究室的設計在世界來講也是尖端先進的。我希望明年在意大利舉辦的世界美術館博覽會上把藝蘭齋美術館推薦上去。”
黑川致力于在建筑中体现“无”的思想,用他的话来说,这个“无”字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好像不存在,但又存在”。黑川致力於在建築中體現“無”的思想,用他的話來說,這個“無”字並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好像不存在,但又存在”。 比如艺兰斋美术馆的玄关,它是一个存在,但到底有什么用处?比如藝蘭齋美術館的玄關,它是一個存在,但到底有什麼用處? 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玄关给人的感觉是无用的,但它又是存在的,这就是“无”的感觉。玄關給人的感覺是無用的,但它又是存在的,這就是“無”的感覺。 “ 我想要建成的建筑就是让人家进来以后看到觉得这既不是厨房,也不是卧房,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要让人们想象和思考,这就是有思想的建筑。我的建筑中叫作虚无 的东西,就像读短诗———诗不像法律有很明确的条文,但又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你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想象来解释,这也是一种哲学。这个美术馆在设计的时 候,我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简单朴实的东西,几乎没用什么色彩,只有一种色彩。虚无的思想其实是哲学的命题。” “我想要建成的建築就是讓人家進來以後看到覺得這既不是廚房,也不是臥房,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要讓人們想像和思考,這就是有思想的建築。我的建築中叫作虛 無的東西,就像讀短詩———詩不像法律有很明確的條文,但又有很深的含義在裡面,你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想像來解釋,這也是一種哲學。這個美術館在設計的時 候,我想要表現的是一種簡單樸實的東西,幾乎沒用什麼色彩,只有一種色彩。虛無的思想其實是哲學的命題。”
以艺兰斋美术馆为例,黑川解释了他的“中间领域”的概念。以藝蘭齋美術館為例,黑川解釋了他的“中間領域”的概念。 美术馆的入口上方有个20米长的顶板,这个空间让人进入之后感觉既在“里面”又在“外面”,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美術館的入口上方有個20米長的頂板,這個空間讓人進入之後感覺既在“裡面”又在“外面”,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黑川在美术馆里面设计了多处这样的模糊的“中间领域”,使内、外的感觉产生“共生”。黑川在美術館裡面設計了多處這樣的模糊的“中間領域”,使內、外的感覺產生“共生”。
黑川的所谓“共生”指的是人和自然的共生、城市与自然的共生、科学与艺术的共生。黑川的所謂“共生”指的是人和自然的共生、城市與自然的共生、科學與藝術的共生。 艺兰斋美术馆就是他的共生思想的最新体现。藝蘭齋美術館就是他的共生思想的最新體現。 在产生“共生思想”的1960年代,它还是一种非常前卫的思想,直到现在才终于推广开来,几乎用了50年的时间。在產生“共生思想”的1960年代,它還是一種非常前衛的思想,直到現在才終於推廣開來,幾乎用了50年的時間。
黑川把自己设计的27个美术馆比作27个小孩。黑川把自己設計的27個美術館比作27個小孩。 “这些小孩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我所做的美术馆,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传统创作出来的。”外形朴素、内敛的艺兰斋美术馆是一座被水包围的建筑,江南水乡和南京充沛的水系给黑川纪章以启发,他把水的感觉融入美术馆的设计,当美术馆倒映在水面上的时候,水也成了建筑的一部分。 “這些小孩沒有一個是相同的。我所做的美術館,是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傳統創作出來的。”外形樸素、內斂的藝蘭齋美術館是一座被水包圍的建築,江南水鄉和南京充沛的水系給黑川紀章以啟發,他把水的感覺融入美術館的設計,當美術館倒映在水面上的時候,水也成了建築的一部分。 长墙和廊柱的设计灵感来自南京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廊柱在阳光照耀下的移动和变化带来了视觉节奏的律动。長牆和廊柱的設計靈感來自南京保存完好的明代城牆,廊柱在陽光照耀下的移動和變化帶來了視覺節奏的律動。 美术馆七个高低错落的屋顶有意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设计上受了江南民居的影响。美術館七個高低錯落的屋頂有意不在同一水平線上,設計上受了江南民居的影響。
在黑川纪章的建筑中,水和自然生态是重要的角色。在黑川紀章的建築中,水和自然生態是重要的角色。 黑川纪章在郑州新区的规划中,大胆设计了一个和杭州西湖面积相同的人工湖。黑川紀章在鄭州新區的規劃中,大膽設計了一個和杭州西湖面積相同的人工湖。 黑 川纪章解释说:“人是从水中生出来的,如果没有水,人不能活下去。中原文化就是黄河水养育出来的。人都是在有水的地方建筑城市,再创造文化。在埃及,在印 度都是这样。我看过郑州过去的绘画,它有34条河,老百姓在里面洗衣服、坐船,但在过去的岁月中,郑州失去了它的水。我要传达的信息就是,要让他们回想起 过去有水的时代。正因为没有水,我才要制造水,才要重新把水弄干净,造新的运河,造湖泊。这也许要花很多时间。我要做的,是要让后人感到前人为我们做了这 么好的事情,有一种幸福感动的心情。”黑川紀章解釋說:“人是從水中生出來的,如果沒有水,人不能活下去。中原文化就是黃河水養育出來的。 人都是在有水的地方建築城市,再創造文化。在埃及,在印度都是這樣。我看過鄭州過去的繪畫,它有34條河,老百姓在裡面洗衣服、坐船,但在過去的歲月中, 鄭州失去了它的水。我要傳達的信息就是,要讓他們回想起過去有水的時代。正因為沒有水,我才要製造水,才要重新把水弄乾淨,造新的運河,造湖泊。這也許要 花很多時間。我要做的,是要讓後人感到前人為我們做了這麼好的事情,有一種幸福感動的心情。”
交流,并不仅仅是模仿交流,並不僅僅是模仿
“ 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需要跟别人的交流,中国现在对世界开放,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值得尊敬的事情。我担任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竞标的评委,评委 一半是外国人,一半是中国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最后一天,北京市长来了,市长在评委们面前说,我对审查结果表示尊重。” “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需要跟別人的交流,中國現在對世界開放,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值得尊敬的事情。我擔任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競標的評委,評 委一半是外國人,一半是中國人,這是非常好的事情。最後一天,北京市長來了,市長在評委們面前說,我對審查結果表示尊重。”
交流并不仅仅意味着模仿。交流並不僅僅意味著模仿。 黑川对中国现代建筑的看法是,模仿外国的东西太多。黑川對中國現代建築的看法是,模仿外國的東西太多。 “ 传统有看得见和看不见两种东西,中国化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用眼睛去看的,比如屋顶的形式,比如京剧,这是可以看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但 对于看不见的思想、人的想法,这是一个感受的东西,无法用形状来表示。把看不见的东西用抽象的方式来加以表现,找到这种表现方法,也就是抽象化是很重要 的。我希望中国建筑在现代化的同时,应该有更多精神性的东西,我希望表现中国思想的建筑能够越来越多。” “傳統有看得見和看不見兩種東西,中國化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並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用眼睛去看的,比如屋頂的形式,比如京劇,這是可以看得到的中國傳統文化。 但對於看不見的思想、人的想法,這是一個感受的東西,無法用形狀來表示。把看不見的東西用抽象的方式來加以表現,找到這種表現方法,也就是抽象化是很重要 的。我希望中國建築在現代化的同時,應該有更多精神性的東西,我希望表現中國思想的建築能夠越來越多。”
黑川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人们都想尽快地造很多建筑,造又快又省钱的建筑。黑川認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人們都想盡快地造很多建築,造又快又省錢的建築。 因为品质差,过了二十年还要重新来做,其实根本就不省钱。因為品質差,過了二十年還要重新來做,其實根本就不省錢。 一般人都会去算建造时的费用,很少算建造完以后的维持费用。一般人都會去算建造時的費用,很少算建造完以後的維持費用。 “ 比如说,窗外这些建筑外立面的材料很多用的是油漆,油漆马上就会脏,而玻璃和石头上的灰尘会被雨水冲刷掉,不太容易脏。为什么中国用油漆很多,主要是因为 便宜。窗框如果用铁做,很容易生锈,虽然当初很便宜,但在日后,就要不断花钱维护。中国现在正处于从做便宜的建筑转向做高品质建筑的时代。” “比如說,窗外這些建築外立面的材料很多用的是油漆,油漆馬上就會臟,而玻璃和石頭上的灰塵會被雨水沖刷掉,不太容易髒。為什麼中國用油漆很多,主要是因 為便宜。窗框如果用鐵做,很容易生鏽,雖然當初很便宜,但在日後,就要不斷花錢維護。中國現在正處於從做便宜的建築轉向做高品質建築的時代。”
中国建筑表里不一的状况令黑川印象深刻。中國建築表裡不一的狀況令黑川印象深刻。 “ 我发现中国的建筑外观和里面不一样,外面看上去非常漂亮的建筑很多,可是一进到里面,里面的设计却很烂。我最近发现,中国的设计其实是两次设计,第一次设 计外观,里面的设计是另外拜托其他的人来做的。其实建筑物的内外应该统一。”有些建筑光从外观来看差不多可以打B,但内外平均起来却只有C。 “我發現中國的建築外觀和里面不一樣,外面看上去非常漂亮的建築很多,可是一進到裡面,裡面的設計卻很爛。我最近發現,中國的設計其實是兩次設計,第一次 設計外觀,裡面的設計是另外拜託其他的人來做的。其實建築物的內外應該統一。”有些建築光從外觀來看差不多可以打B,但內外平均起來卻只有C。
5月2日,担任南京城市规划顾问的黑川纪章出现在“南京名城会论坛”讲台上,作了题为《共生城市和历史与自然》的演讲。 5月2日,擔任南京城市規劃顧問的黑川紀章出現在“南京名城會論壇”講台上,作了題為《共生城市和歷史與自然》的演講。 “世界人们普遍向往居住的城市环境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是拥有历史传统,有新的文化艺术的发展,能够支持艺术文化发展创新的文化设施,还要拥有教学研究机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为人们提供交流对话的空间。文化历史名城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持续发展。” “世界人們普遍嚮往居住的城市環境應該是怎樣的呢?應該是擁有歷史傳統,有新的文化藝術的發展,能夠支持藝術文化發展創新的文化設施,還要擁有教學研究機構,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為人們提供交流對話的空間。文化歷史名城具備這樣的條件才能持續發展。”
大师何为“大”——纪念建筑师黑川纪章
作者:李先军 发表:中华建筑报 [评论]
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带来了根本性革命,其《走向新建筑》似一把利剑,直刺传统建筑咽喉;而赖特则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将其浓缩为“有机建筑”的思 想,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逐渐成为现代人所敬仰的建筑大师,因为他们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有资格享受人们的赞誉,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先生同样应该如此。
“绽放”的思想——从“新陈代谢”到“共生”
“新陈代谢”是一个生物学专有名词,指的是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它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借以完成自身更新适应体内外变化的过程,即一个生命自我更新得以永续的过程。
而黑川纪章之所以在1960年的东京国际会议上提出“新陈代谢”的思想,则源于他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抗议。
自从蒸汽机以及稍后的汽车和飞机发明以来,现代化就成为西方人的骄傲和其他地方人们的梦想。现代化则就意味着西方化、机械化和国际化,意味着强势文化对 弱势文化、传统文化的强大冲击。于是,这种影响从欧洲开始,迅速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种迅速的国际化,对于没有悠久传统文化的美国影响甚小,而对于有着 悠久文化的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则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黑川纪章强调:“一切生命中均存在未知的领域,而每种文化中都有超越我们理性认识 的神圣领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他提出了“新陈代谢”概念,即建筑应该像生命体一样能够进行不断的自我更新,而不是强调采用统一的“国际”模式。 设计建筑在考虑国际强势文化影响的同时,更应该尊重地域的文化、多样的文化。
而后,经过近30年的实践,黑川先生又不断将其思想进行完善,先后经历了共时、变生的阶段,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共生”思想。
“共生”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异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 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而“共生”思想也成为今天建筑设计界的一个重要依据,成为黑川纪章先生对现代建筑界最大的贡献。
黑川先生说:“将人类视为仅次于上帝并控制整个自然界的理性生物的人本主义学说正面临着危机,我们应该逐渐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依赖于我们星球上许多生命形式的共生,建筑和文化同样如此”。
海德格尔称欧洲中心主义为一种看得见的文化,它认为世界只是像戴着特殊有色眼镜的西方人所看见的那样,相比之下,“共生”思想认为存在多种文化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
从“银舱体大楼”到“艺兰斋美术馆”
在黑川纪章先生的作品中,东京中银密封舱型塔是一个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建筑,这也是其早期实践“新陈代谢”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同时也表现了黑川先生早期 打破“机械建筑”束缚而追求有生命的、可以改变的建筑决心。该建筑曾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20世纪世界建筑文化遗产”。
当黑川纪章谈到该建筑时说:“这一工程的中心思想并不是寻求大批量生产的优越性,而是寻求在自由的布置单体空间的过程中,表达新陈代谢的可能性”。
而美术馆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因为它要更多考虑地方的文化。正是在“共生”思想的影响下,黑川先生设计了至少27个不同的美术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把第27个“献给”了中国——南京艺兰斋美术馆。
当有人问他如何评价这些美术馆时,他说:“这27个美术馆就相当于我的27个孩子——我创作出来每个小孩的脸型、所生的时代、所受的教育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们的个性也不一样。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遗传因子是一样的。即使他们的脸是完全一样的,性格也完全不相同,建筑也是这样。”这正是他“共生”思 想的伟大体现。
从“新陈代谢”到“共生”思想,黑川先生用了近40年的时间。在这40年中,他设计的作品已经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遗产”。
现代的勇敢“斗士”
黑川纪章曾到西安讲学时以这样的话作为开场白,他说:“对中国西安来说,京都只是个小孩子,可是从机场到城里的路上,我感到十分失望。”这是他对中国城市建设的批判和无奈!
今天,我们中国同样面对着西方强势国际化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遭受严峻的考验,但可悲的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西方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群,在某些中国 人眼里,这就是豪华、荣耀的代名词。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则处于日益衰落的窘况,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我们更应该从黑川先生的伟大思想和行动中获取更多的自信, 像他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斗士”。
“我不认为日本文化优于其他任何文化,而且我强烈反对排外的宗教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或历史循环主义。对我来说,新时代建筑的目标是普遍的秩序与地域文化的共生”,黑川先生强调。
可惜,2007年10月12日,黑川纪章先生与世长辞!
正如贝聿铭先生所说:“没有人能永远风光,但建筑是悠久的,最要紧的是看你的工作如何,工作能否存在,50年以后、100年以后……任何名分都会随时间流逝,真正留下来的只是建筑本身”。
虽然黑川纪章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伟大思想和建筑将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