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猶太博物館的最佳敘述

柏林猶太博物館是現代建築中的異數。一棟沒有門的博物館,不需要展品,直接以建築空間赤裸裸再現猶太人被滅族的慘酷記憶。

1999年1月,柏林猶太博物館初次落成開幕,裡頭空無一物,但是外面卻有好幾千人排隊等著參觀。當大門首度開啟,人潮湧入時,工人還在進行最後的細部修飾。第一年,就有三十五萬人慕名而來。兩年後,2001年9月8日,這次德國當局把博物館塞滿了展覽品,重新舉辦一次盛大的國際級開幕儀式,把猶太博物館從地方機構升格為聯邦機構,並正式命名為:「柏林猶太博物館:日耳曼猶太人歷史兩千年」。歷時十二年,前後經過五次更名,四次政府改組,三任館長,這棟備受爭議與矚目的建築終於塵埃落定。就是這棟建築,使大器晚成的建築師李伯斯金一炮而紅。
李伯斯金生於1946年,是猶太裔波蘭人,小時候隨父母移居美國。他的父母是大屠殺的倖存者。他自述雖然成年後一直以建築設計為業,但直到52歲才算真正有自己的作品。柏林猶太博物館奠定了他的國際聲望,從此來自世界各地的建案邀約不斷。美國911事件後,原址重建吸引了全球各方好手角逐,最後也由他拔得頭籌,得到「自由塔」設計案及總規劃師頭銜。一棟紀念歷史傷痕的建築,究竟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柏林猶太博物館原本只是個小建案,當局想在柏林博物館旁附設一個獨立的「猶太部門」,參加比圖的建築師來自世界各地,所有人都提出類似的想法:一個撫慰人心、吸引人的中性空間。但身為大屠殺倖存者的後代,李伯斯金無法以中性立場來來看待這個議題,把焦點僅放在數字和品味上。他引述哲學家阿多諾的話說,「要是誰能以中性立場來看大屠殺,能夠且願意用統計術語來討論,那麼他就接受了納粹的立場」。他的設計不但不撫慰人心,還直接把這道傷痕具象化為曲折破碎的空間,展現在世人眼前。從空中俯瞰,柏林猶太博物館就像一道被割裂的傷疤。牆上的窗,活像用亂刀劈過的傷痕,訴說著猶太人千百年來的「痛」。
在他的回憶錄中,李伯斯金這樣形容自己的作品:「在我設計的曲折建築之中,是片虛空間 (Void) — 像某種捷徑,但其中什麼也沒有。這片虛空間支離破碎,穿過側廊,穿過走道,進入辦公室,又從中折出。我想,整個猶太博物館的精神都在那片虛空間之中。」
「我設計了一個通道,盡頭沒有路。」
「我設計了一個空間,大屠殺塔 (Holocaust Tower),裡頭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屋內唯一的光線從頂上一道裂縫透進來,但從底下幾乎看不到這道裂縫。」
「我設計了一座花園,植物種在49根柱子上,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地面傾斜,讓參觀者有迷失方向、甚至頭暈的感覺。這座花園是要紀念那些被迫離開柏林的猶太人,我希望提醒參觀者,德國猶太人的毀滅,以及到一個跟自己完全沒有淵源的陌生國度是什麼樣感覺。」
「這棟新建築最離經叛道的地方是沒有前門。參觀者必須先進到柏林博物館原來的巴洛克建築,再走進地面下的三條通道。這兩棟建築物所涵納的歷史,彼此之間的聯繫雖然不是一眼可辨,但實則密不可分,而且留在柏林的根柢永不磨滅。」
人人都說,這種房子根本蓋不起來。李伯斯金心裡清楚,他雖然贏得競圖,但如果就此放手,這棟結構詭異的建築大概永遠淪為紙上談兵,不了了之。最後他孤注一擲,放棄洛杉磯蓋提美術館待遇優厚的職位,舉家遷到柏林,決心親手完成他平生的第一個大案子。
這一待就是十二年。這期間,統一後的德國政壇風雨不斷,多虧了他那擅長政治的另一半,才能挺過風風雨雨,順利完成這項別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務。十二年不畏外界質疑,全心投入,連建房子的工人都受到感召。李伯斯金回憶說,有一天他在工地巡視,切割玻璃的組長走到他身邊,把手搭在他肩上。博物館用到約一千片玻璃,其中大概除了五片,所有玻璃的形狀都不一樣。每一塊玻璃都是這位仁兄親自切割,花了一整年的時間。「你毀了我的人生!」這位切玻璃已經切上癮的工人大笑道:「這是我做過最棒的工作。再也沒辦法回頭去做一般的窗戶了!」
李伯斯金曾說,他總是把這棟建築想成某種文本,是要去讀的。這就是猶太博物館最動人之處。有一天,兩名猶太老婦人來參觀博物館。她們生在柏林,僥倖逃過大屠殺後僑居英國,在倫敦標準晚報特別安排下,她們戰後第一次回到柏林。李伯斯金陪著她們緩緩走進大屠殺塔。「我們進到裡頭,一道金屬門在我們身後重重關上,毫不留情。當時是冬天,塔裡沒有暖氣,可以聽到塔外對街學校的孩子嬉戲聲、菩提大道上的車水馬龍、博物館裡的交談聲。我們就跟戰時的德國猶太人一樣,都從正常生活隔了出來。」兩位老婦人淚如雨下。這樣的情境,我們只能想像。唯有猶太人懂。那是他們整個民族獨特的集體經驗,而李伯斯金以一棟建築,具象了如此錯綜複雜、恐怖莫名的體驗。對他而言,「重要的是,每一棟建築都捕捉、表達眾人的想法與情感。如果設計得當,這些看似堅硬、沒有生氣的結構擁有啟發的力量,甚至療傷的力量。」這句話無疑為「傷痕建築」作了最佳詮釋。我想起二二八公園。改天,或許,去散散步吧。PS:資料來源:光影交舞石頭記 – 建築師李伯斯金回憶錄, 空間迷.迷空間:柏林猶太博物館

http://formarts.stormloader.com/text_museum.html

http://blog.yam.com/yvonne0505/article/83838